000
|
01815nam0 2200301 450
|
001
|
012022000132
|
005
|
20220611145827.3
|
010
|
|
@a978-7-5761-0304-5@dCNY36.00
|
100
|
|
@a20220509d2022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30000
|
105
|
|
@ay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Azhi ye yuan xiao “shuang shi xing ”jiao shi pei yang yan jiu@f方莹, 于尔东, 陈晶璞著
|
205
|
|
@a第2版
|
210
|
|
@a秦皇岛@c燕山大学出版社@d2022.1
|
215
|
|
@a169页@d24cm
|
300
|
|
@a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成果
|
314
|
|
@a方莹, 燕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 累计发表论文27篇, 其中EI英文期刊2篇, 核心期刊5篇。于尔文, 副教授,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累计发表论文22篇, 其中核心期刊5篇。陈晶璞, 辽宁大学博士,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累计发表论文43篇, 其中EI4篇, 核心期刊15篇。
|
320
|
|
@a有书目 (第166-168页)
|
330
|
|
@a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 总体上论述了当前我国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回答了应从哪些方面去对其研究; 第二章, 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 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当下的困境和不足; 第三章, 主要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帮助读者对此研究主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第四章到第七章, 承接第三章的内容, 系统地论述了相关内容、体系机制、培育方法, 并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模式的建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便于读者建立起一个关于“双师型”教师系统的理论框架结构; 第八章, 对“双师型”教师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提出若干面向“建设数量足、质量高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可操作性建议。
|
606
|
0
|
@a高等职业教育@Agao deng zhi ye jiao yu@x师资培养@x研究
|
690
|
|
@aG71@v5
|
701
|
0
|
@a方莹@Afang ying@4著
|
701
|
0
|
@a于尔东@Ayu er dong@4著
|
701
|
0
|
@a陈晶璞@Achen jing pu@4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611
|
905
|
|
@aCDNYKJZYXY@b300661075-7@dG71@e126@f3
|
|
|
|
|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方莹, 于尔东, 陈晶璞著.-第2版.-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22.1 |
169页;24cm |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成果 |
|
ISBN 978-7-5761-0304-5:CNY36.00 |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 总体上论述了当前我国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回答了应从哪些方面去对其研究; 第二章, 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 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当下的困境和不足; 第三章, 主要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帮助读者对此研究主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第四章到第七章, 承接第三章的内容, 系统地论述了相关内容、体系机制、培育方法, 并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模式的建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便于读者建立起一个关于“双师型”教师系统的理论框架结构; 第八章, 对“双师型”教师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提出若干面向“建设数量足、质量高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可操作性建议。 |
● |
正题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索取号:G71/12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61075
|
300661075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71/126]
|
在馆
|
|
2
|
661076
|
300661076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71/126]
|
在馆
|
|
3
|
661077
|
300661077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71/12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