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78nam0 2200277 450
|
001
|
012021000588
|
005
|
20211120225018.6
|
010
|
|
@a978-7-5086-9402-3@b精装@dCNY79.00
|
100
|
|
@a20181015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大繁荣@Ada fan rong@d= Mass flourishing@e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f(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著@g余江译@zeng
|
210
|
|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d2018.10
|
215
|
|
@axxxi, 442页@c图@d24cm
|
314
|
|
@a埃德蒙·费尔普斯,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就业与增长理论的奠基人, 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
|
320
|
|
@a有书目 (第427-442页)
|
330
|
|
@a经济如何增长? 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 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 在本书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 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 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费尔普斯指出, 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 例如, 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大多数创新并是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 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 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 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
500
|
10
|
@aMass flourishing :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mChinese
|
606
|
0
|
@a世界经济@Ashi jie jing ji@x经济发展@x研究
|
690
|
|
@aF11@v5
|
701
|
1
|
@a费尔普斯@Afei er pu si@g(Phelps, Edmund S.)@4著
|
702
|
0
|
@a余江@Ayu jiang@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1120
|
905
|
|
@aCDNYKJZYXY@b300639966-8@dF11@e118@f3
|
|
|
|
|
大繁荣= Mass flourishing: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著/余江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10 |
xxxi, 442页:图;24cm |
|
|
ISBN 978-7-5086-9402-3(精装):CNY79.00 |
经济如何增长? 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 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 在本书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 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 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费尔普斯指出, 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 例如, 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大多数创新并是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 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 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 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
● |
正题名:大繁荣
索取号:F11/11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39966
|
300639966
|
流通书库/
[索取号:F11/118]
|
在馆
|
|
2
|
639967
|
300639967
|
流通书库/
[索取号:F11/118]
|
在馆
|
|
3
|
639968
|
300639968
|
流通书库/
[索取号:F11/11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