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书名: 茧 
作者: 费孝通, 著 ;孙静 王燕彬
出版信息: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
开本页数: 22cm  173页
丛书名: 费孝通作品精选
单 册:
中图分类: I2407
科图分类:
主题词: 中篇小说--zhong pian xiao shuo--中国--当代
电子资源:
ISBN: 978-7-108-06940-5
000 01744nam 2200289 450
001 012022000094
005 20221018200334.2
010    @a978-7-108-06940-5@b精装@dCNY58.00
100    @a20210123d2021 em y0chiy50 ea
101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z 000ay
106    @ar
200 @a茧@Ajian@f费孝通著@g孙静, 王燕彬译
210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1.1
215    @a173页@d22cm
225 @a费孝通作品精选@Afei xiao tong zuo pin jing xuan
314    @a费孝通 (1910-2005), 江苏吴江人。20世纪中国卓越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330    @a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 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中, 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成中文。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 希望实现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 但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市, 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转型, 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农民, 有的经历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 有的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茧》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文学版”, 又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社会性质”大论战及“乡村重建”问题遥相呼应, 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
410  0 @12001 @a费孝通作品精选
606 @a中篇小说@Azhong pian xiao shuo@y中国@z当代
690    @aI2407@v5
701  0 @a费孝通,@Afei xiao tong@f1910-2005@4著
702  0 @a孙静@Asun jing@4译
702  0 @a王燕彬@Awang yan bin@4译
801  0 @aCN@bCDNYKJZYXY@c20221018
905    @aCDNYKJZYXY@b300671929-30@dI2407@e3168@f2
    
    茧/费孝通著/孙静, 王燕彬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1
    173页;22cm.-(费孝通作品精选)
    
    
    ISBN 978-7-108-06940-5(精装):CNY58.00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 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中, 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成中文。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 希望实现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 但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市, 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转型, 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农民, 有的经历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 有的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茧》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文学版”, 又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社会性质”大论战及“乡村重建”问题遥相呼应, 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关链接 在五车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茧     索取号:I2407/3168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671929   300671929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407/3168] 在馆    
2 671930   300671930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407/3168] 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