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29nam0 2200301 450
|
001
|
012022000100
|
005
|
20220303155452.6
|
010
|
|
@a978-7-100-20354-8@dCNY69.00
|
100
|
|
@a20211218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b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从乡愁到乡建@Acong xiang chou dao xiang jian@e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f汪瑞霞著
|
210
|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1.11
|
215
|
|
@a417页@c图, 地图@d21cm
|
300
|
|
@a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7BH173) 结项成果
|
314
|
|
@a汪瑞霞, 设计学博士,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
|
320
|
|
@a有书目 (第403-414页)
|
330
|
|
@a本书是南京林业大学汪瑞霞教授所著的关于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和景观设计的专著, 作为文化情感维度的“乡愁”关涉了对人类整体性生存样式与发展前途的追问, 尤其是对“自身是谁? 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的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的思辨、探寻与心理补偿。融社会、时间、媒介、功能四个维度于一体, 分析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共生”, 以期将全民普遍存在的怀旧与乡愁转化为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和凝聚性力量。“融情入景”和“以景抒情”共同构成了江南村镇的记忆建构和景观生成, 诠释了从“乡愁”到“乡建”的设计学转向。
|
517
|
1
|
@a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Ajiang nan cun zhen de wen hua ji yi yu jing guan she ji
|
606
|
0
|
@a农村@Anong cun@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江南(历史地名)
|
606
|
0
|
@a乡村@Axiang cun@x景观设计@x研究@y江南(历史地名)
|
690
|
|
@aF320@v5
|
690
|
|
@aTU986@v5
|
701
|
0
|
@a汪瑞霞@Awang rui xia@4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303
|
905
|
|
@aCDNYKJZYXY@b300646214-6@dF320@e173@f3
|
|
|
|
|
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汪瑞霞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11 |
417页:图, 地图;21cm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7BH173) 结项成果 |
|
ISBN 978-7-100-20354-8:CNY69.00 |
本书是南京林业大学汪瑞霞教授所著的关于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和景观设计的专著, 作为文化情感维度的“乡愁”关涉了对人类整体性生存样式与发展前途的追问, 尤其是对“自身是谁? 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的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的思辨、探寻与心理补偿。融社会、时间、媒介、功能四个维度于一体, 分析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共生”, 以期将全民普遍存在的怀旧与乡愁转化为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和凝聚性力量。“融情入景”和“以景抒情”共同构成了江南村镇的记忆建构和景观生成, 诠释了从“乡愁”到“乡建”的设计学转向。 |
● |
正题名:从乡愁到乡建
索取号:F320/17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46214
|
300646214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173]
|
在馆
|
|
2
|
646215
|
300646215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173]
|
在馆
|
|
3
|
646216
|
300646216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173]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