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书名: 忏悔录 
作者: 卢梭 〔法〕卢梭 著 ;陈筱卿
出版信息: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5.08
开本页数: 19cm  592页
丛书名: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单 册:
中图分类: I14 I565.44
科图分类:
主题词: 自传体小说--法国--近代 , 小说--作品集--世界
电子资源:
ISBN: 7-80567-420-5
000 02103nam0 2200289 450
001 012004021823
005 20060308142207.73
010    @a7-80567-420-5@dCNY17.50
100    @a20040428e1995 em y0chiy0110 ea
101 @achi
102    @aCN@b320000
105    @ay z 000yy
200 @a忏悔录@AChan Hui Lu@f(法)卢梭著@F(fa)lu suo zhu@g陈筱卿译
210    @a南京@c译林出版社@d1995.08@h2000.4(第3次印刷)
215    @a592页@d19cm
225 @a译林世界文学名著@AYi Lin Shi Jie Wen Xue Ming Zhu
330    @a卢梭(一七一二——一七七八),生于日内瓦一个新教徒家庭,祖辈是法国人。在他出世后不几天,母亲便去世,他随其做钟表匠的父亲生活,由其姑母抚养。十岁时,其父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十六岁起,他便离开了日内瓦,漂泊瑞士和法国各地,当过仆人、学徒、家庭教师。由于天资聪颖,特别是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获得了广博的知识,成了音乐教师,抄谱作曲,而且在这方面还小有名气,受到欢迎。一七四一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启蒙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孔迪亚克、达朗贝尔等人,替《百科全书》写稿。一七五○年,应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写出了第一篇著名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大获成功,名声鹊起。一七五五年,他又应该学院的征文,写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两篇论文里,他谴责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人”的口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力图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阶层,确立小私有制的要求。一七五六年,他离开巴黎,在蒙莫朗西过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同狄德罗、伏尔泰、达朗贝尔等人因观点分歧失和。一七六二年,他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由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纲领,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雅各宾党人的政治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其观点的激烈,再加上为人孤高,蔑视权贵,所以受到统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几无立足安身之所。终于于一七七八年七月,因贫病交加去世。
461  0 @12001 @a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606    @a自传体小说@x法国@x近代
606 @a小说@x作品集@x世界
690    @aI14@v3
690    @aI565.44@v4
701  0 @a卢梭@Alu suo@4著
701  0 @a〔法〕卢梭@4著@AFa Lu Suo
702  0 @a陈筱卿@4译@AChen Xiao Qing
801    @aCN@bNiSoft@c20060308
905    @a10447@dI14@e1018
    
    忏悔录/(法)卢梭著/陈筱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08(2000.4(第3次印刷))
    592页;19cm.-(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ISBN 7-80567-420-5:CNY17.50
    卢梭(一七一二——一七七八),生于日内瓦一个新教徒家庭,祖辈是法国人。在他出世后不几天,母亲便去世,他随其做钟表匠的父亲生活,由其姑母抚养。十岁时,其父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十六岁起,他便离开了日内瓦,漂泊瑞士和法国各地,当过仆人、学徒、家庭教师。由于天资聪颖,特别是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获得了广博的知识,成了音乐教师,抄谱作曲,而且在这方面还小有名气,受到欢迎。一七四一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启蒙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孔迪亚克、达朗贝尔等人,替《百科全书》写稿。一七五○年,应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写出了第一篇著名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大获成功,名声鹊起。一七五五年,他又应该学院的征文,写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两篇论文里,他谴责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人”的口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力图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阶层,确立小私有制的要求。一七五六年,他离开巴黎,在蒙莫朗西过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同狄德罗、伏尔泰、达朗贝尔等人因观点分歧失和。一七六二年,他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由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纲领,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雅各宾党人的政治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其观点的激烈,再加上为人孤高,蔑视权贵,所以受到统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几无立足安身之所。终于于一七七八年七月,因贫病交加去世。
相关链接 在五车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忏悔录     索取号:I14/1018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105375   201053750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I14/1018] 在馆    
2 105453   201054535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I14/1018] 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