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811nam0 2200277 450
|
001
|
012021000518
|
005
|
20211029175737.0
|
010
|
|
@a978-7-5203-8987-7@dCNY89.00
|
100
|
|
@a20211006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思想史视野下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Asi xiang shi shi ye xia xian qin ru jia li shi guan yan jiu@f王丁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21.8
|
215
|
|
@a245页@d24cm
|
300
|
|
@a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江右人文与中国哲学”一流学科群建设经费资助
|
314
|
|
@a王丁, 1986年生, 河南乎项山人, 南开大学博士, 日本爱知大学博土, 现为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 赣江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思想与文化。
|
320
|
|
@a有书目
|
330
|
|
@a历史观是儒家的理论基石之一, 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界对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研究, 多从史学史的角度阐释儒家历史观及其与先秦史学的关系, 较少将历史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一环, 论证历史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关联, 且注重个体研究和定性分析, 较少对先秦儒家历史观做整体的探讨。本书在充分借鉴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 从思想史的角度, 运用思想体系分析法以及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方法, 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是从历时的角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先秦儒家历史观生成、演变与发展的历程, 指出儒家历史观滥觞于西周春秋时期的人文化思潮之中, 经过孔子的初步建构, 由孟子和荀子从不同角度深化, 逐步成熟, 成为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念。二是从思想史视角探讨历史观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着重分析历史观与先秦儒家天命观、人性论、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学术关联, 凸显历史观在先秦儒家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
606
|
0
|
@a儒家@Aru jia@x历史观@x思想史@x研究@y中国@z先秦时代
|
690
|
|
@aB2@v5
|
690
|
|
@aK0@v5
|
701
|
0
|
@a王丁,@Awang ding@f1986-@4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1029
|
905
|
|
@aCDNYKJZYXY@b300633422-3@dB2@e388@f2
|
|
|
|
|
思想史视野下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王丁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8 |
245页;24cm |
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江右人文与中国哲学”一流学科群建设经费资助 |
|
ISBN 978-7-5203-8987-7:CNY89.00 |
历史观是儒家的理论基石之一, 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界对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研究, 多从史学史的角度阐释儒家历史观及其与先秦史学的关系, 较少将历史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一环, 论证历史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关联, 且注重个体研究和定性分析, 较少对先秦儒家历史观做整体的探讨。本书在充分借鉴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 从思想史的角度, 运用思想体系分析法以及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方法, 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是从历时的角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先秦儒家历史观生成、演变与发展的历程, 指出儒家历史观滥觞于西周春秋时期的人文化思潮之中, 经过孔子的初步建构, 由孟子和荀子从不同角度深化, 逐步成熟, 成为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念。二是从思想史视角探讨历史观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着重分析历史观与先秦儒家天命观、人性论、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学术关联, 凸显历史观在先秦儒家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
● |
正题名:思想史视野下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
索取号:B2/38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33422
|
300633422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388]
|
在馆
|
|
2
|
633423
|
300633423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38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