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824nam0 2200349 450
|
001
|
012021000377
|
005
|
20211115165440.0
|
010
|
|
@a978-7-109-27621-5@dCNY98.00
|
100
|
|
@a20210410d2020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fk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Azhong guo wu long cha zhong zhi zi yuan li yong yu chan ye jing ji yan jiu@f杨江帆, 屠幼英, 叶乃兴主编
|
210
|
|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0.12
|
215
|
|
@a204页, [32] 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d26cm
|
312
|
|
@a英文并列题名取自封面
|
314
|
|
@a本书统稿人员: 杨江帆, 王鹏杰, 吴仲, 陈潜
|
330
|
|
@a《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是在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总结凝练而成的。通览全书, 作者对所研究成果科学梳理分类, 全书含总论、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研究、中国乌龙茶功能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中国乌龙茶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结果与展望等六章, 是一部汇集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中国乌龙茶产业资源创新利用与保健功能开发、中国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乌龙茶协同机制创新等方向的最新前沿成果的茶学书著。全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批研究内容新颖系统、技术前沿创新、理论全面深入的茶业系列干货, 参考价值非常之高。
|
510
|
1
|
@aResearch 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economy of oolong tea in China@zeng
|
606
|
0
|
@a乌龙茶@Awu long cha@x种质资源@x资源利用@x研究@y中国
|
606
|
0
|
@a乌龙茶@Awu long cha@x茶叶@x产业经济@x研究@y中国
|
690
|
|
@aS56@v5
|
690
|
|
@aF326@v5
|
701
|
0
|
@a杨江帆@Ayang jiang fan@4主编
|
701
|
0
|
@a屠幼英@Atu you ying@4主编
|
701
|
0
|
@a叶乃兴@Aye nai xing@4主编
|
702
|
0
|
@a王鹏杰@Awang peng jie@4统稿
|
702
|
0
|
@a吴仲@Awu zhong@4统稿
|
702
|
0
|
@a陈潜@Achen qian@4统稿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1115
|
905
|
|
@aCDNYKJZYXY@b300637552-4@dS56@e140@f3
|
|
|
|
|
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杨江帆, 屠幼英, 叶乃兴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12 |
204页, [32]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6cm |
|
|
ISBN 978-7-109-27621-5:CNY98.00 |
《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是在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总结凝练而成的。通览全书, 作者对所研究成果科学梳理分类, 全书含总论、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研究、中国乌龙茶功能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中国乌龙茶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结果与展望等六章, 是一部汇集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中国乌龙茶产业资源创新利用与保健功能开发、中国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乌龙茶协同机制创新等方向的最新前沿成果的茶学书著。全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批研究内容新颖系统、技术前沿创新、理论全面深入的茶业系列干货, 参考价值非常之高。 |
● |
正题名: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
索取号:S56/14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37552
|
300637552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56/140]
|
在馆
|
|
2
|
637553
|
300637553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56/140]
|
在馆
|
|
3
|
637554
|
300637554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56/14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