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067nam0 2200313 450
|
001
|
012023000664
|
005
|
20230711141250.6
|
010
|
|
@a978-7-5407-9388-3@b精装@dCNY58.00
|
100
|
|
@a20230706d2023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ger
|
102
|
|
@aCN@b450000
|
105
|
|
@aach z 000yd
|
106
|
|
@ar
|
200
|
1
|
@a致密伦娜情书@Azhi mi lun na qing shu@f(奥) 卡夫卡著@d= Briefe an Milena@fFranz Kafka@g(奥) 维利·哈斯编@g叶廷芳, 黎奇译@zger
|
205
|
|
@a第2版
|
210
|
|
@a桂林@c漓江出版社@d2023.5
|
215
|
|
@a394页@c图, 肖像, 摹真@d22cm
|
314
|
|
@a弗兰茨·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奥地利德语小说家, 犹太人, 现代主义文学之父。维利·哈斯, (Willy Haas, 1891-1973), 编辑、评论家、电影剧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律师家庭。曾为躲避纳粹政权远走印度。与密伦娜及其捷克朋友圈交往多年, 关系密切。叶廷芳, (1936-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 尤以卡夫卡、迪伦马特、布莱希特的研究见长。黎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于上海。70年代后期就读于复旦大学德语专业, 后赴维也纳大学深造。毕业后先后在我国驻东、西德使馆工作多年, 现在德国从事翻译和创作。
|
330
|
|
@a本书内容讲述: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可谓情路坎坷, 先后与两位女子订婚三次 (其中与同一个人订婚两次), 都以解除婚约而告终; 同时, 这位天赋异禀的作家又天生情种, 在其创作高峰期先后与四位女子产生了爱情, 密伦娜是其中形象最为鲜明, 与作家最为志趣相投的一位, 因而引发的情感波澜也最为热烈奔涌。二人相识于1919年, 当时年届36岁的卡夫卡还寂寂无名, 而密伦娜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天才作家的惊世才华, 主动提出将其作品由德文翻译成捷克文。
|
500
|
10
|
@aBriefe an Milena@mChinese
|
600
|
1
|
@a卡夫卡@Aka fu ka@g(Kafka, Franz),@f1883-1924@x书信集
|
606
|
0
|
@a作家@Azuo jia@x书信集@y奥地利@z现代
|
690
|
|
@aK835@v5
|
701
|
1
|
@a卡夫卡@Aka fu ka@g(Kafka, Franz),@f1883-1924@4著
|
702
|
1
|
@a哈斯@Aha si@g(Haas, Willy),@f1891-1973@4编
|
702
|
0
|
@a叶廷芳,@Aye ting fang@f1936-2021@4译
|
702
|
0
|
@a黎奇@Ali qi@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0706
|
905
|
|
@aCDNYKJZYXY@b300689762-4@dK835@e272@f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