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078nam0 2200313 45
|
001
|
012018000000
|
005
|
20180604121212.0
|
010
|
|
@a978-7-5684-0378-8@dCNY49.00
|
100
|
|
@a20180604d2016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320000
|
105
|
|
@ay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研究@Agao xiao fu dao yuan zhi ye neng li xie tong kai fa yan jiu@f李洪波, 黄秀娜, 李宏刚编著
|
210
|
|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16
|
215
|
|
@a269页@d24cm
|
300
|
|
@a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模型构建及其协同开发研究”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研究”
|
304
|
|
@a黄秀娜,封面、版权页误题:董秀娜
|
314
|
|
@a李宏刚(1978-),江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编著作及教材4部,其中1部任副主编。
|
314
|
|
@a李洪波(1978-),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2014年4月起任江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部。
|
314
|
|
@a董秀娜(1981-),副教授。曾获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江苏大学十佳辅导员、江苏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年,公开发表学生教育管理类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7项。
|
330
|
|
@a本书通过对辅导员岗位特征和职责的理论剖析,探索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模型及其协同开发机制,最终建立由高校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模型及其协调运行机制,这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深化对辅导员的职业化认识、细化辅导员的学科分类,丰富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发展;在实践层面能够为国家推进辅导员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及立法)提供理论支持,为高校完成辅导员的招聘、使用、培养、考核等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606
|
0
|
@a高等学校@Agao deng xue xiao@x辅导员@x工作@x研究
|
690
|
|
@aG64@v5
|
701
|
0
|
@a李洪波,@Ali hong bo@f1971-@4编著
|
701
|
0
|
@a黄秀娜,@Ahuang xiu na@f1981-@4编著
|
701
|
0
|
@a李宏刚,@Ali hong gang@f1978-@4编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180604
|
905
|
|
@aCDNYKJZYXY@b543660-2@dG64@e330@f3
|
|
|
|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研究/李洪波, 黄秀娜, 李宏刚编著.-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
269页;24cm |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模型构建及其协同开发研究”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研究” |
|
ISBN 978-7-5684-0378-8:CNY49.00 |
本书通过对辅导员岗位特征和职责的理论剖析,探索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模型及其协同开发机制,最终建立由高校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模型及其协调运行机制,这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深化对辅导员的职业化认识、细化辅导员的学科分类,丰富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发展;在实践层面能够为国家推进辅导员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及立法)提供理论支持,为高校完成辅导员的招聘、使用、培养、考核等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 |
正题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研究
索取号:G64/33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43660
|
300543660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64/330]
|
在馆
|
|
2
|
543661
|
300543661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64/330]
|
已借出,限还日期为2019.07.09
|
|
3
|
543662
|
300543662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64/33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