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803nam0 2200289 450
|
001
|
012021000311
|
005
|
20201108102232.0
|
010
|
|
@a978-7-5217-2256-7@dCNY50.00
|
100
|
|
@a20201108d2020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适应性创新@Ashi ying xing chuang xin@e不确定性下产业园生存之道@f陈文言, 任好利, 孙丽云著
|
210
|
|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d2020.10
|
215
|
|
@axv, 266页@c图@d21cm
|
314
|
|
@a陈文言, 深圳世联行集团业务发展委员会首席顾问。长期负责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土地政策研究、产业研究。任好利, 深圳世联行集团产业事业部资深顾问, 长期从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及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等。孙丽云, 深圳世联行集团产业事业部顾问, 提供区域开发、产业政策、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
320
|
|
@a有书目
|
330
|
|
@a当前, 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上的跃升期。原来支撑中国发展的劳动力红利、要素成本红利在弱化、消失, 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尚在培育中, “三期叠加”的震荡效应导致的阵痛犹存。中国未来的发展, 必将在内外部的持续变化中进行, 不确定性加大。产业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本书是一本值得产业园及相关产业工作者一读的原创性读物, 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东莞松山湖产业园为例, 对比硅谷发展经验, 提出了“适应性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要义”, 总结出中国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适应性创新模式”, 并提出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园, 以及已有产业园如何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和具体方法。
|
517
|
1
|
@a不确定性下产业园生存之道@Abu que ding xing xia chan ye yuan sheng cun zhi dao
|
606
|
0
|
@a工业园@Agong ye yuan@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
690
|
|
@aF42@v5
|
701
|
0
|
@a陈文言@Achen wen yan@4著
|
701
|
0
|
@a任好利@Aren hao li@4著
|
701
|
0
|
@a孙丽云@Asun li yun@4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01108
|
905
|
|
@aCDNYKJZYXY@b300642021-3@dF42@e320@f3
|
|
|
|
|
适应性创新:不确定性下产业园生存之道/陈文言, 任好利, 孙丽云著.-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10 |
xv, 266页:图;21cm |
|
|
ISBN 978-7-5217-2256-7:CNY50.00 |
当前, 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上的跃升期。原来支撑中国发展的劳动力红利、要素成本红利在弱化、消失, 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尚在培育中, “三期叠加”的震荡效应导致的阵痛犹存。中国未来的发展, 必将在内外部的持续变化中进行, 不确定性加大。产业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本书是一本值得产业园及相关产业工作者一读的原创性读物, 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东莞松山湖产业园为例, 对比硅谷发展经验, 提出了“适应性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要义”, 总结出中国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适应性创新模式”, 并提出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园, 以及已有产业园如何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和具体方法。 |
● |
正题名:适应性创新
索取号:F42/32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42021
|
300642021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42/320]
|
在馆
|
|
2
|
642022
|
300642022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42/320]
|
在馆
|
|
3
|
642023
|
300642023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42/32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