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077oam2 2200337 450
|
001
|
012004011723
|
005
|
20060225154412.20
|
010
|
|
@a7-5359-3039-5@dCNY10.00
|
100
|
|
@a20040428d2002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44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41种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A41 Zhong Gen Yu Gen Jing Lei Yao Cai Jia Gong@f詹若挺,徐鸿华主编@g文惠玲等编
|
210
|
|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02.07
|
215
|
|
@a116页@d19cm
|
225
|
2
|
@a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丛书@ANong Chan Pin Zhu Cang Jia Gong Ji Shu Cong Shu
|
314
|
|
@a徐鸿华 男,1933年生于广东焦岭,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园参建中药园圃,1994年赴日本考察合作开发灵芝。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中之重专题等部(省)级以上课题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子专题)等各级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热带药用植物栽培》等著作8部,参与编审《中国药材栽培与饲养》等著作4部。曾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詹若挺 男,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为在职硕士研究生;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学科秘书、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近年来,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编《巴戟天》等学术专著2部。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称号。
|
330
|
|
@a本书重点介绍常见的41种根与根茎类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每种中药材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概述(来源、性味、功效、主治等)、采收(采收时间、方法)、加工技术(产地初加工、炮制技术)、药材性状、商品规格、包装贮藏等。重点对采收、产地初加工技术进行较详细的描述。
|
461
|
0
|
@12001 @a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丛书
|
606
|
|
@a药用植物,根茎类@x中草药加工
|
606
|
0
|
@a营养卫生
|
606
|
0
|
@a食品卫生
|
606
|
0
|
@a饮食卫生
|
606
|
0
|
@a食品卫生学
|
690
|
|
@aR282.710.2@v4
|
690
|
|
@aR15@v3
|
701
|
0
|
@a詹若挺@4主编@AZhan Ruo Ting
|
701
|
0
|
@a徐鸿华@4主编@AXu Hong Hua
|
702
|
0
|
@a文惠玲@4编@AWen Hui Ling
|
801
|
0
|
@aCN@bPerfectSoft@c20060225
|
905
|
|
@a10447@dR15@e3
|
|
|
|
|
41种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詹若挺,徐鸿华主编/文惠玲等编.-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07 |
116页;19cm.-(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丛书) |
|
|
ISBN 7-5359-3039-5:CNY10.00 |
本书重点介绍常见的41种根与根茎类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每种中药材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概述(来源、性味、功效、主治等)、采收(采收时间、方法)、加工技术(产地初加工、炮制技术)、药材性状、商品规格、包装贮藏等。重点对采收、产地初加工技术进行较详细的描述。 |
● |
正题名:41种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
索取号:R15/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47620
|
200476207
|
流通四库四楼/
[索取号:R15/3]
|
在馆
|
|
2
|
47621
|
200476216
|
流通四库四楼/
[索取号:R15/3]
|
在馆
|
|
3
|
47622
|
200476225
|
流通四库四楼/
[索取号:R15/3]
|
在馆
|
|
4
|
47623
|
200476234
|
流通四库四楼/
[索取号:R15/3]
|
在馆
|
|
5
|
47624
|
200476243
|
流通四库四楼/
[索取号:R15/3]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