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529oam2 22003131 450
|
001
|
0102163419
|
005
|
20191102163419.0
|
010
|
|
@a978-7-208-15507-7@b精装@dCNY98.00
|
100
|
|
@a20181229d2018 em y0chiy0121 ea
|
101
|
1
|
@achi@cfre
|
102
|
|
@aCN@b310000
|
105
|
|
@ay z 001yy
|
106
|
|
@ar
|
200
|
1
|
@a主体解释学@Azhu ti jie shi xue@f(法) 米歇尔·福柯著@d= L'hermeneutique du sujet@fMichel Foucault@g佘碧平译@zfre
|
210
|
|
@a上海@c上海人民出版社@d2018.11
|
215
|
|
@a672页@d21cm
|
225
|
2
|
@a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Afa lan xi xue yuan ke cheng xi lie@e1981-1982
|
314
|
|
@a米歇尔·福柯,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
|
320
|
|
@a有索引
|
330
|
|
@a本书中, 福柯主要通过解读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 明确阐释了“修身伦理”在西方历史上的变迁。它历经了四个时期: 古希腊时期, 即修身只是贵族子弟成为未来统治者的必修课 ; 希腊化-罗马时代, 修身变成一般人立身处世的要求 ; 基督教一统天下之后, “摈弃自身”成了新的律令 ; 笛卡儿时代, “关心自己”转化成“精神关心”, 即通过怀疑达到自我的确定性。福柯认为, 修身牵涉与真理和权力的关系, 当代责任伦理的缺点就在于把责任这个伦理概念法律化或科学化, 它成了人们逃避成为道德责任人的手段。
|
410
|
0
|
@12001@a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 (1981-1982)
|
500
|
10
|
@aL'hermeneutique du sujet@mChinese
|
606
|
0
|
@a古希腊罗马哲学@Agu xi la luo ma zhe xue@x研究
|
690
|
|
@aB5@v5
|
690
|
|
@aB502@v5
|
701
|
1
|
@a福柯@Afu ke@g(Foucault, Michel),@f1926-1984@4著
|
702
|
0
|
@a佘碧平@Ashe bi ping@4译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181229
|
905
|
|
@aCKNYKJZYXY@b300594481-2@dB5@e141@f2
|
|
|
|
|
主体解释学/(法) 米歇尔·福柯著= L'hermeneutique du sujet/Michel Foucault/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1 |
672页;21cm.-(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1981-1982) |
|
|
ISBN 978-7-208-15507-7(精装):CNY98.00 |
本书中, 福柯主要通过解读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 明确阐释了“修身伦理”在西方历史上的变迁。它历经了四个时期: 古希腊时期, 即修身只是贵族子弟成为未来统治者的必修课 ; 希腊化-罗马时代, 修身变成一般人立身处世的要求 ; 基督教一统天下之后, “摈弃自身”成了新的律令 ; 笛卡儿时代, “关心自己”转化成“精神关心”, 即通过怀疑达到自我的确定性。福柯认为, 修身牵涉与真理和权力的关系, 当代责任伦理的缺点就在于把责任这个伦理概念法律化或科学化, 它成了人们逃避成为道德责任人的手段。 |
● |
正题名:主体解释学
索取号:B5/14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94481
|
300594481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5/141]
|
在馆
|
|
2
|
594482
|
300594482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5/141]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