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598nam0 2200277 450
|
001
|
012023000135
|
005
|
20230309085111.4
|
010
|
|
@a978-7-5217-3736-3@dCNY49.80
|
100
|
|
@a20220429d2022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a 001yy
|
106
|
|
@ar
|
200
|
1
|
@a什么都想做, 什么都不想做@Ashen me dou xiang zuo, shen me dou bu xiang zuo@d= Not workig@ewhy we have to stop@f(英) 乔希·科恩著@g刘晗译@zeng
|
210
|
|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d2022.1
|
215
|
|
@axxxiii, 276页@d19cm
|
314
|
|
@a乔希·科恩 (Josh Cohen),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现代文学理论教授、精神分析学家。
|
320
|
|
@a有书目 (第262-266页) 和索引
|
330
|
|
@a这是一本非虚构图书, 讲述了现代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当下工作选择的可能性, 主要涉及社会学知识。全书解析了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深入探讨了四种工作类型: 过劳者、懒虫邋遢鬼、白日梦想家、游手好闲者, 这几种类型的人出于自愿或是刚需, 最终都选择了怠惰或者盲目工作。作者分析并讨论了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以此邀请读者思索如何更好地生活。同时, 书中还对应了文学艺术史上的名人, 分别是: 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 他们之中的每个人, 都会或多或少显现出这些惰性类型的不同维度。本书通过对生活工作状态的再度解析, 旨在缓解当代人所面对的工作焦虑、生活压力, 鼓励大家正视负面状态, 并将其转化为更好生活的动力。
|
500
|
10
|
@aNot workig : why we have to stop@mChinese
|
606
|
0
|
@a个人品德@Age ren pin de@x道德修养@j通俗读物
|
690
|
|
@aB825@v5
|
701
|
1
|
@a科恩@Ake en@g(Cohen, Josh)@4著
|
702
|
0
|
@a刘晗@Aliu han@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429
|
905
|
|
@aCDNYKJZYXY@b300679865-7@dB825@e148@f3
|
|
|
|
|
什么都想做, 什么都不想做= Not workig:why we have to stop/(英) 乔希·科恩著/刘晗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1 |
xxxiii, 276页;19cm |
|
|
ISBN 978-7-5217-3736-3:CNY49.80 |
这是一本非虚构图书, 讲述了现代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当下工作选择的可能性, 主要涉及社会学知识。全书解析了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深入探讨了四种工作类型: 过劳者、懒虫邋遢鬼、白日梦想家、游手好闲者, 这几种类型的人出于自愿或是刚需, 最终都选择了怠惰或者盲目工作。作者分析并讨论了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以此邀请读者思索如何更好地生活。同时, 书中还对应了文学艺术史上的名人, 分别是: 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 他们之中的每个人, 都会或多或少显现出这些惰性类型的不同维度。本书通过对生活工作状态的再度解析, 旨在缓解当代人所面对的工作焦虑、生活压力, 鼓励大家正视负面状态, 并将其转化为更好生活的动力。 |
● |
正题名:什么都想做, 什么都不想做
索取号:B825/14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9865
|
300679865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25/148]
|
在馆
|
|
2
|
679866
|
300679866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25/148]
|
在馆
|
|
3
|
679867
|
300679867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825/14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