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918oam2 22003131 450
|
001
|
0110210114
|
005
|
20241110210114.0
|
010
|
|
@a978-7-300-32821-8@dCNY69.00
|
100
|
|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0121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国之重器@Aguo zhi zhong qi@e如何突破关键技术@f欧阳桃花, 曾德麟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07
|
215
|
|
@a274页@c图@d21cm
|
225
|
2
|
@a创新中国书系@Achuang xin zhong guo shu xi
|
300
|
|
@a创新中国
|
314
|
|
@a欧阳桃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纵向课题25项。长期扎根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 构建了立足于中国典型商业社会的中国企业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 ; 在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 服务了国家战略需要。曾德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330
|
|
@a本书围绕“后发国家何以突破关键技术”这一主题, 通过五个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案例, 探索我国在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现实情境下, 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在哪里。针对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载人航天工程五个国之重器, 书中在详细介绍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历程、我国所进行的技术追赶及当前全球格局的基础上, 对我国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关键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这些关键经验包括双循环创新模式、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面向商业运营的技术追赶、主供模式、决策伦理等, 它们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赶超路径与自主创新经验。
|
410
|
0
|
@12001@a创新中国书系
|
517
|
1
|
@a如何突破关键技术@Aru he tu po guan jian ji shu
|
606
|
0
|
@a科学技术@Ake xue ji shu@x研究@y中国
|
690
|
|
@aG3@v5
|
690
|
|
@aG322@v5
|
701
|
0
|
@a欧阳桃花@Aou yang tao hua@4著
|
701
|
0
|
@a曾德麟@Aceng de lin@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729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3380-1@dG3@e166@f2
|
|
|
|
|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欧阳桃花, 曾德麟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07 |
274页:图;21cm.-(创新中国书系) |
创新中国 |
|
ISBN 978-7-300-32821-8:CNY69.00 |
本书围绕“后发国家何以突破关键技术”这一主题, 通过五个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案例, 探索我国在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现实情境下, 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在哪里。针对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载人航天工程五个国之重器, 书中在详细介绍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历程、我国所进行的技术追赶及当前全球格局的基础上, 对我国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关键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这些关键经验包括双循环创新模式、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面向商业运营的技术追赶、主供模式、决策伦理等, 它们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赶超路径与自主创新经验。 |
● |
正题名:国之重器
索取号:G3/16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3380
|
300713380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3/166]
|
在馆
|
|
2
|
713381
|
300713381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G3/16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