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951oam2 2200313 450
|
001
|
012004002497
|
005
|
20060227203723.67
|
010
|
|
@a7-5306-2928-X@dCNY6.80
|
100
|
|
@a20040428e2000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2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观察是起点@AGuan Cha Shi Qi Dian@f毛光民,毛富强著@Fmao guang min,mao fu qiang zhu
|
210
|
|
@a天津@c百花文艺出版社@d2000.05@h2000.5(第2次印刷)
|
215
|
|
@a114页@d19cm
|
225
|
2
|
@a心理素质培养丛书@f沈德立等主编@AXin Li Su Zhi Pei Yang Cong Shu
|
327
|
0
|
@a目录@a第一章 观察力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因素@a第一节 观察与观察力@a一、什么是观察@a二、什么是观察力@a第二节 良好的观察力是人才的共同特征@a一、文学创作需要观察力@a二、艺术创作需要观察力@a三、科学发现需要观察力@a第三节 观察力对成才的作用@a一、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a二、观察力是思维的“眼睛”@a三、观察力的提高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a四、良好的观察力是学习进步的保证@a第二章 观察力的发展@a第一节 感知能为的发展和一般特征@a一、感觉的发展和特点@a二、知觉的发展和一般特征@a第二节 青少年观察力的发展和一般特征@a一、观察目的性和有意性逐步发展@a二、观察的持续性不断加强@a三、观察的顺序性和精确性日益提高@a四、观察的分析、综合与判断能力明显增强@a第三章 有效观察的条件及良好观察的品质@a第一节 有效观察的条件@a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a二、对观察对象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a三、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a四、记录和整理材料的具体方法@a第二节 良好观察的品质@a一、有明确的目的@a二、能全面观察@a三、能深入细致观察@a四、能准确认识事物的特点@a五、观察中有理解@a第四章 观察力的训练@a第一节 学校教育与观察力训练@a一、观察力训练的一般原则@a二、观察力训练的基本步骤@a第二节 观察力训练方法@a一、观察目的性的训练@a二、观察积极性的训练@a三、观察顺序性和条理性的训练@a四、观察准确性的训练@a五、观察理解性的训练@a六、观察选择性的训练@a七、观察持久性的训练@a第五章 注意力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证@a第一节 观察和注意有什么关系@a一、观察与注意存在广泛的一致性@a二、观察与注意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涵@a第二节 注意是一种心理学状态@a一、什么是注意@a二、注意与各种心理过程的关系@a第三节 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a一、注意的功能@a二、注意的外部表现@a第四节 注意的种类@a一、无意注意@a二、有意注意@a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a四、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搞好教学工作@a第六章 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a第一节 注意的范围和观察的对象@a一、注意的范围@a二、观察的对象@a第二节 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散@a一、注意的稳定性@a二、注意的分散@a第三节 注意的分配和分配注意的能力@a一、注意的分配@a二、分配注意的能力@a第四节 注意的转移和综合效能@a一、注意的转移@a二、注意的综合效能@a第五节 注意力的培养@a一、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及表现@a二、如何培养注意力
|
461
|
0
|
@12001 @a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
606
|
|
@a观察@x能力@x培养
|
606
|
0
|
@a心理学
|
606
|
|
@a注意@x能力@x培养
|
690
|
|
@aB848.2@v4
|
690
|
|
@aB84@v3
|
701
|
0
|
@a毛富强@4著@AMao Fu Qiang
|
701
|
0
|
@a毛光民@Amao guang min@4著
|
701
|
0
|
@a毛光民@4著@AMao Guang Min
|
701
|
0
|
@a毛富强@Amao fu qiang@4著
|
801
|
0
|
@aCN@bPerfectSoft@c20060227
|
905
|
|
@a10447@dB84@e48
|
|
|
|
|
观察是起点/毛光民,毛富强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05(2000.5(第2次印刷)) |
114页;19cm.-(心理素质培养丛书/沈德立等主编) |
|
部分内容:目录;第一章 观察力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因素;第一节 观察与观察力;一、什么是观察;二、什么是观察力;第二节 良好的观察力是人才的共同特征;一、文学创作需要观察力;二、艺术创作需要观察力;三、科学发现需要观察力;第三节 观察力对成才的作用;一、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二、观察力是思维的“眼睛”;三、观察力的提高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四、良好的观察力是学习进步的保证;第二章 观察力的发展;第一节 感知能为的发展和一般特征;一、感觉的发展和特点;二、知觉的发展和一般特征;第二节 青少年观察力的发展和一般特征;一、观察目的性和有意性逐步发展;二、观察的持续性不断加强;三、观察的顺序性和精确性日益提高;四、观察的分析、综合与判断能力明显增强;第三章 有效观察的条件及良好观察的品质;第一节 有效观察的条件;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二、对观察对象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三、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四、记录和整理材料的具体方法;第二节 良好观察的品质;一、有明确的目的;二、能全面观察;三、能深入细致观察;四、能准确认识事物的特点;五、观察中有理解;第四章 观察力的训练;第一节 学校教育与观察力训练;一、观察力训练的一般原则;二、观察力训练的基本步骤;第二节 观察力训练方法;一、观察目的性的训练;二、观察积极性的训练;三、观察顺序性和条理性的训练;四、观察准确性的训练;五、观察理解性的训练;六、观察选择性的训练;七、观察持久性的训练;第五章 注意力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证;第一节 观察和注意有什么关系;一、观察与注意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二、观察与注意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涵;第二节 注意是一种心理学状态;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与各种心理过程的关系;第三节 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功能;二、注意的外部表现;第四节 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四、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搞好教学工作;第六章 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第一节 注意的范围和观察的对象;一、注意的范围;二、观察的对象;第二节 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散;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分散;第三节 注意的分配和分配注意的能力;一、注意的分配;二、分配注意的能力;第四节 注意的转移和综合效能;一、注意的转移;二、注意的综合效能;第五节 注意力的培养;一、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及表现;二、如何培养注意力 |
ISBN 7-5306-2928-X:CNY6.80 |
|
● |
正题名:观察是起点
索取号:B84/4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8018
|
200280187
|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B84/48]
|
在馆
|
|
2
|
28019
|
200280196
|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B84/48]
|
在馆
|
|
3
|
28038
|
200280383
|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B84/48]
|
在馆
|
|
4
|
28039
|
200280392
|
二线书库(不外借)/
[索取号:B84/4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