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906nam 2200325 450
|
001
|
012023000423
|
005
|
20231018101144.6
|
010
|
|
@a978-7-5146-2073-3@b精装@dCNY120.00 (含附件)
|
100
|
|
@a20220806d2022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ger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b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普陀山@Azhong guo jian zhu yu zong jiao wen hua zhi pu tuo shan@f(德) 恩斯特·伯施曼著@g赵珉译
|
210
|
|
@a北京@c中国画报出版社@d2022.6
|
215
|
|
@a278页@c图 (部分彩图), 地图@d27cm@e附《法雨寺》挂图1幅
|
225
|
2
|
@a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Ajin dai yi lai hai wai she hua yi wen tu zhi xi lie cong shu
|
300
|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314
|
|
@a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 1873-1949), 学术界公认的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第一位以现代科学方法记录中国古建筑、第一位以学术著作形式向西方社会传递中国古建筑与文化内涵、第一位在西方社会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奔走呼号的德国建筑学家,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赵珉, 2012至2014年就读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跨文化日耳曼德语文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德语系讲师, 教授基础德语、德语笔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
320
|
|
@a有书目 (第278页)
|
330
|
|
@a本书是《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第一卷, 也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开山之作, 初版于1911年, 共收录240幅照片和手绘图, 30余万字的描述和阐释。作者以普陀山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和佛顶寺为例, 对普陀山的整体设计规划、各种陈设及岛上的宗教生活做了细致的描述, 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宗教思想与传统文化。
|
410
|
0
|
@12001 @a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
|
607
|
|
@a普陀山@Apu tuo shan@x古建筑@x建筑艺术@x介绍
|
607
|
|
@a普陀山@Apu tuo shan@x佛教@x宗教文化
|
690
|
|
@aTU-0@v5
|
690
|
|
@aB9@v5
|
701
|
1
|
@a伯施曼@Abo shi man@g(Boerschmann, Ernst),@f1873-1949@4著
|
702
|
0
|
@a赵珉@Azhao min@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1018
|
905
|
|
@aCDNYKJZYXY@b300678539-40@dTU-0@e360@f2
|
|
|
|
|
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普陀山/(德) 恩斯特·伯施曼著/赵珉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22.6 |
278页:图 (部分彩图), 地图;27cm+附《法雨寺》挂图1幅.-(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ISBN 978-7-5146-2073-3(精装):CNY120.00 (含附件) |
本书是《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第一卷, 也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开山之作, 初版于1911年, 共收录240幅照片和手绘图, 30余万字的描述和阐释。作者以普陀山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和佛顶寺为例, 对普陀山的整体设计规划、各种陈设及岛上的宗教生活做了细致的描述, 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宗教思想与传统文化。 |
● |
正题名: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普陀山
索取号:TU-0/36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8539
|
300678539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U-0/360]
|
在馆
|
|
2
|
678540
|
300678540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U-0/36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