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
|
作者:
|
陈亮
,
虞富莲
,
杨亚军
编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
|
开本页数:
|
30.5cm 
291页, [4页冠图]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S5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茶树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80233-181-4
|
000
|
01674nam0 2200349 450
|
000
|
01637nam0 2200337 450
|
000
|
01578nam0 2200313 450
|
001
|
022007l00170
|
010
|
|
@a978-7-80233-181-4@b精装@dCNY96.00@z7-80233-181-1
|
092
|
|
@aCN@b714012170
|
100
|
|
@a20070405d2006 em y0chiy01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f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ACha Shu Zhong Zhi Zi Yuan Yu Yi Chuan Gai Liang@f陈亮, 虞富莲, 杨亚军等编著@FChen Liang , Yu Fu Lian , Yang Ya Jun Deng Bian Zhu
|
210
|
|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06.12
|
215
|
|
@a291页, [4页冠图]@c插图@d30.5cm
|
300
|
|
@a“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
312
|
|
@a封面英文题名: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EA PLANT
|
320
|
|
@a本书每章后均有参考文献。
|
327
|
0
|
@a本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进展,既有传统的资源评价和育种技术,又有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资料翔实,融史料性、实用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可以体现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概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先概论了茶叶作为一项栽培作物在当今国内外的生产概况,古今中外的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工作;种植资源部分重点阐述了茶树的起源深化、系统分类、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建立等。
|
333
|
|
@a读者对象:适合从事茶树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参考用书。
|
510
|
1
|
@a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EA PLANT@zeng
|
606
|
0
|
@a茶树
|
690
|
|
@aS5@v4
|
701
|
0
|
@a陈亮@AChen Liang@4编著
|
701
|
0
|
@a虞富莲@AYu Fu Lian@4编著
|
701
|
0
|
@a杨亚军@AYang Ya Jun@4编著
|
801
|
0
|
@aCN@b昆明新知图书城@c20070405
|
905
|
|
@dS5@e46
|
|
|
|
|
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陈亮, 虞富莲, 杨亚军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
291页, [4页冠图]:插图;30.5cm |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使用对象:读者对象:适合从事茶树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参考用书。 |
部分内容:本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进展,既有传统的资源评价和育种技术,又有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资料翔实,融史料性、实用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可以体现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概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先概论了茶叶作为一项栽培作物在当今国内外的生产概况,古今中外的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工作;种植资源部分重点阐述了茶树的起源深化、系统分类、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建立等。 |
ISBN 978-7-80233-181-4(精装):CNY96.00 |
|
● |
正题名: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索取号:S5/4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9680
|
300199680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5/46]
|
在馆
|
|
2
|
199681
|
300199681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5/46]
|
在馆
|
|
3
|
199682
|
300199682
|
流通三库四楼/
[索取号:S5/46]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