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66nam 2200337 450
|
001
|
???????????
|
005
|
20200909184403.2
|
010
|
|
@a978-7-214-03303-1@dCNY35.00
|
100
|
|
@a20200904d2002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320000
|
105
|
|
@ay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孔子@Akong zi@e即凡而圣@d= Confucius@ethe secular as sacred@f(美) 赫伯特·芬格莱特著@g彭国翔, 张华译@zeng
|
210
|
|
@a南京@c江苏人民出版社@d2002.9@h2020年5月第8次印刷
|
215
|
|
@a149页@d23cm
|
225
|
2
|
@a海外中国研究丛书@Ahai wai zhong guo yan jiu cong shu@f刘东主编
|
314
|
|
@a赫伯特·芬格莱特 (Herbert Fingarette), 美国著名哲学, 加州大学洛杉叽分校哲学博士。1948年起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现为该校哲学系荣休教授。
|
330
|
|
@a本书紧扣《论语》的文本, 细致入微地分析了《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观念, 力图呈现孔子的思想特质。作者认为, 从心理主义和主体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论语》, 是出于西方知识背景的误解, 而孔子思想的主旨在于礼仪行为的强调。礼仪是人类经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人性的表现, 礼仪的践行可以使人性在社群的整体脉络中趋于完善。而人们纯熟地实践人类社会各种角色所要求的礼仪行为, 最终便可以从容中道, 使人生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圣人境界就是人性在不离凡俗世界的礼仪实践中所透射出的神圣光辉。
|
333
|
|
@a相关哲学研究人员
|
410
|
0
|
@12001 @a海外中国研究丛书@f刘东主编
|
500
|
10
|
@aConfucius : the secular as sacred@mChinese
|
517
|
1
|
@a即凡而圣@Aji fan er sheng
|
600
|
0
|
@a孔丘,@Akong qiu@f前551-前479@x思想评论
|
606
|
0
|
@a思想家@Asi xiang jia@x哲学思想@x研究@y中国@z春秋时代
|
690
|
|
@aB2@v5
|
701
|
1
|
@a芬格莱特@Afen ge lai te@g(Fingarette, Herbert)@4著
|
702
|
0
|
@a彭国翔@Apeng guo xiang@4译
|
702
|
0
|
@a张华@Azhang hua@4译
|
801
|
0
|
@aCN@b湖北三新@c20200904
|
905
|
|
@aCDNYKJZYXY@b300658285-7@dB2@e434@f3
|
|
|
|
|
孔子:即凡而圣= 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美) 赫伯特·芬格莱特著/彭国翔, 张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9(2020年5月第8次印刷) |
149页;23cm.-(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刘东主编) |
使用对象:相关哲学研究人员 |
|
ISBN 978-7-214-03303-1:CNY35.00 |
本书紧扣《论语》的文本, 细致入微地分析了《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观念, 力图呈现孔子的思想特质。作者认为, 从心理主义和主体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论语》, 是出于西方知识背景的误解, 而孔子思想的主旨在于礼仪行为的强调。礼仪是人类经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人性的表现, 礼仪的践行可以使人性在社群的整体脉络中趋于完善。而人们纯熟地实践人类社会各种角色所要求的礼仪行为, 最终便可以从容中道, 使人生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圣人境界就是人性在不离凡俗世界的礼仪实践中所透射出的神圣光辉。 |
● |
正题名:孔子
索取号:B2/43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300658285
|
300658285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434]
|
在馆
|
|
2
|
300658286
|
300658286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434]
|
在馆
|
|
3
|
300658287
|
300658287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434]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