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05nam0 2200277 450
|
001
|
012021000684
|
005
|
20210421143409.7
|
010
|
|
@a978-7-5032-6570-9@dCNY49.80
|
100
|
|
@a20210318d2020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西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研究@Axi bei min zu di qu te se cun zhai lv you fu pin yan jiu@f王耀斌, 魏宝祥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旅游出版社@d2020.10
|
215
|
|
@a200页@c图@d23cm
|
306
|
|
@a本书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粗糙集与模糊集结合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41661107)、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实施路径研究”(YB038) 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减贫效应评价研究--以扎尕那为例”(YB027) 资助出版
|
320
|
|
@a有书目 (第173-199页)
|
330
|
|
@a旅游扶贫是我国民族地区扶贫的重要方式, 对解决民族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意义重大。本书以西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 根据多维贫因测度理论及测算方法, 利用Probit二值模型、双重差分模型、扎根理论及个案研究等方法, 测算了当地居民多维贫因发生率, 识别了区域多维贫困影响因素, 分别研究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减贫效应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 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居民致贫的因果关系模型与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模型, 并据此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识别、消极克服、利益均衡的对策与路径, 期待为其他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
606
|
0
|
@a民族地区@Amin zu di qu@x乡村旅游@x扶贫@x研究@y西北地区
|
690
|
|
@aF592@v5
|
690
|
|
@aF127@v5
|
701
|
0
|
@a王耀斌@Awang yao bin@4著
|
701
|
0
|
@a魏宝祥@Awei bao xiang@4著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421
|
905
|
|
@aCDNYKJZYXY@b300613890-2@dF592@e189@f3
|
|
|
|
|
西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研究/王耀斌, 魏宝祥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10 |
200页:图;23cm |
|
|
ISBN 978-7-5032-6570-9:CNY49.80 |
旅游扶贫是我国民族地区扶贫的重要方式, 对解决民族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意义重大。本书以西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 根据多维贫因测度理论及测算方法, 利用Probit二值模型、双重差分模型、扎根理论及个案研究等方法, 测算了当地居民多维贫因发生率, 识别了区域多维贫困影响因素, 分别研究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减贫效应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 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居民致贫的因果关系模型与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模型, 并据此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识别、消极克服、利益均衡的对策与路径, 期待为其他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
● |
正题名:西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研究
索取号:F592/18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13890
|
300613890
|
流通七库五楼/
[索取号:F592/189]
|
在馆
|
|
2
|
613891
|
300613891
|
流通七库五楼/
[索取号:F592/189]
|
在馆
|
|
3
|
613892
|
300613892
|
流通七库五楼/
[索取号:F592/189]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