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55nam0 22002771 450
|
001
|
0120210522
|
005
|
20240920210522.0
|
010
|
|
@a978-7-5713-3302-7@b精装@dCNY148.00
|
100
|
|
@a20230331d2023 em y0chiy0121 ea
|
101
|
1
|
@achi@cjpn
|
102
|
|
@aCN@b320000
|
105
|
|
@aa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看不见的自然@Akan bu jian de zi ran@e佐佐木叶二的景观设计@f(日) 佐佐木叶二著@g王扬译
|
210
|
|
@a南京@c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
215
|
|
@a158页@c彩图@d27cm
|
314
|
|
@a佐佐木叶二, 1947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本科毕业于神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 (绿地规划工学专业), 毕业后供职于日本国内建筑公司。1987一198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任景观设计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彼得·沃克与玛莎·施瓦茨设计事务所, 回到日本后创立了凤咨询环境设计研究所。
|
330
|
|
@a该书介绍了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的设计理念, 收录了他具有代表性的20个设计作品, 如榉树广场, 白雨馆、冥想之庭、武藏野研究中心主楼、花园城市之塔等, 向读者传达了他的设计思考, 以及作品在美学层面的启示。全书分为四章, 为了让读者理解景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设计意图, 作者将案例进行整理汇总, 并将各章节分别命名为“气息”“时间”“偶然事件”“共享”。这四章中, “气息”表现自然界中不可见, 却可被感知的现象 ; “时间”侧重表现指引人们的意识从“日常”过渡到“非日常”的景观建筑学的另一视角 ; “偶然事件”表现引发人们活动的契机 ; “共享”则表现了人们尝试打造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的行动与努力。
|
517
|
1
|
@a佐佐木叶二的景观设计@Azuo zuo mu ye er de jing guan she ji
|
606
|
0
|
@a环境设计@Ahuan jing she ji@x景观设计@x作品集@y日本@z现代
|
690
|
|
@aTU-8@v5
|
690
|
|
@aTU-856@v5
|
701
|
0
|
@a佐佐木叶二,@Azuo zuo mu ye er@f1947-@4著
|
702
|
0
|
@a王扬@Awang yang@4译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30331
|
905
|
|
@aCKNYKJZYXY@b300706275-7@dTU-8@e397@f3
|
|
|
|
|
看不见的自然:佐佐木叶二的景观设计/(日) 佐佐木叶二著/王扬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1 |
158页:彩图;27cm |
|
|
ISBN 978-7-5713-3302-7(精装):CNY148.00 |
该书介绍了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的设计理念, 收录了他具有代表性的20个设计作品, 如榉树广场, 白雨馆、冥想之庭、武藏野研究中心主楼、花园城市之塔等, 向读者传达了他的设计思考, 以及作品在美学层面的启示。全书分为四章, 为了让读者理解景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设计意图, 作者将案例进行整理汇总, 并将各章节分别命名为“气息”“时间”“偶然事件”“共享”。这四章中, “气息”表现自然界中不可见, 却可被感知的现象 ; “时间”侧重表现指引人们的意识从“日常”过渡到“非日常”的景观建筑学的另一视角 ; “偶然事件”表现引发人们活动的契机 ; “共享”则表现了人们尝试打造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的行动与努力。 |
● |
正题名:看不见的自然
索取号:TU-8/39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06275
|
300706275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U-8/397]
|
在馆
|
|
2
|
706276
|
300706276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U-8/397]
|
在馆
|
|
3
|
706277
|
300706277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U-8/397]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