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73nam0 22002891 450
|
001
|
0126152648
|
005
|
20241126152648.0
|
010
|
|
@a978-7-5329-7146-6@b精装@dCNY58.00
|
100
|
|
@a20240420d2024 em y0chiy0121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370000
|
105
|
|
@aaf z 000zd
|
106
|
|
@ar
|
200
|
1
|
@a阿玉@Aa yu@f陈丹燕著
|
210
|
|
@a济南@c山东文艺出版社@d2024.04
|
215
|
|
@a183页, [2] 页图版@c图@d19cm
|
300
|
|
@a果麦
|
314
|
|
@a陈丹燕, 作家, 纪录片导演。1997年, 她的小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恕文学金奖。2018年, 她的旅行文学作品《捕梦之乡》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2023年, 她的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获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特别推荐导演奖。同年, 她获得塞尔维亚总统金质勋章。
|
330
|
|
@a1914年, 阿玉出生在广西平乐大街上的一栋旧砖木房里。1932年, 阿玉十八岁, 母亲因霍乱去世, 父亲为避债离家, 她从此靠自己的一双手和一根钩针谋生, 将大弟弟莲生 (陈丹燕父亲) 和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建生抚养长大。1956年, 和莲生分别多年的阿玉, 乘车从桂林来到北京, 从此住进莲生家里, 先后照料莲生家两代人一共五个孩子长大, 其中就有陈丹燕。在陈丹燕看来, 终生未嫁的阿玉就像是这个家族的母亲。正是阿玉一日日的伴随, 才让她认识到“爱”是长什么样子的。2010年, 陈丹燕在父亲莲生回忆录的指引下, 回到广西平乐探寻祖迹, 终于将阿玉的前半生拼凑完整。可没过几个月, 在上海缠绵病榻七周之久的阿玉, 就在那年中秋节的清晨, 安静地离开了人世。陈丹燕自此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告别, 写下了这部满含爱与思念的作品。
|
600
|
0
|
@a阿玉,@Aa yu@f1914-2010@x生平事迹
|
606
|
0
|
@a纪实文学@Aji shi wen xue@y中国@z当代
|
690
|
|
@aI25@v5
|
690
|
|
@aI253.7@v5
|
690
|
|
@aK828.5=76@v5
|
701
|
0
|
@a陈丹燕@Achen dan yan@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420
|
905
|
|
@aCKNYKJZYXY@b300717238-9@dI25@e661@f2
|
|
|
|
|
阿玉/陈丹燕著.-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4.04 |
183页, [2] 页图版:图;19cm |
果麦 |
|
ISBN 978-7-5329-7146-6(精装):CNY58.00 |
1914年, 阿玉出生在广西平乐大街上的一栋旧砖木房里。1932年, 阿玉十八岁, 母亲因霍乱去世, 父亲为避债离家, 她从此靠自己的一双手和一根钩针谋生, 将大弟弟莲生 (陈丹燕父亲) 和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建生抚养长大。1956年, 和莲生分别多年的阿玉, 乘车从桂林来到北京, 从此住进莲生家里, 先后照料莲生家两代人一共五个孩子长大, 其中就有陈丹燕。在陈丹燕看来, 终生未嫁的阿玉就像是这个家族的母亲。正是阿玉一日日的伴随, 才让她认识到“爱”是长什么样子的。2010年, 陈丹燕在父亲莲生回忆录的指引下, 回到广西平乐探寻祖迹, 终于将阿玉的前半生拼凑完整。可没过几个月, 在上海缠绵病榻七周之久的阿玉, 就在那年中秋节的清晨, 安静地离开了人世。陈丹燕自此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告别, 写下了这部满含爱与思念的作品。 |
● |
正题名:阿玉
索取号:I25/66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7238
|
300717238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5/661]
|
在馆
|
|
2
|
717239
|
300717239
|
流通一库三楼/
[索取号:I25/661]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