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578nam 2200277 450
|
001
|
012021000423
|
005
|
20211016190622.7
|
010
|
|
@a978-7-5116-5359-8@dCNY28.00
|
100
|
|
@a20210819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保护性耕作技术@Abao hu xing geng zuo ji shu@f张金福, 车兆秋, 黄艳红主编
|
210
|
|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1.6
|
215
|
|
@a186页@d21cm
|
225
|
2
|
@a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系列教材@Axiang cun ren cai zhen xing pei xun xi lie jiao cai
|
330
|
|
@a我国是农业大国, 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需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 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但是, 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为此, 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发展起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现代农耕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 不仅有利于保水保土, 还具有省时省力等优势, 成为当前农业发展, 尤其是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本书结合当前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围绕保护性耕作的新技术、新模式展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技术、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控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
410
|
0
|
@12001 @a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系列教材
|
606
|
0
|
@a资源保护@Azi yuan bao hu@x土壤耕作
|
690
|
|
@aS34@v5
|
701
|
0
|
@a张金福@Azhang jin fu@4主编
|
701
|
0
|
@a车兆秋@Ache zhao qiu@4主编
|
701
|
0
|
@a黄艳红@Ahuang yan hong@4主编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1016
|
905
|
|
@aCDNYKJZYXY@b300628663-5@dS34@e79@f3
|
|
|
|
|
保护性耕作技术/张金福, 车兆秋, 黄艳红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6 |
186页;21cm.-(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系列教材) |
|
|
ISBN 978-7-5116-5359-8:CNY28.00 |
我国是农业大国, 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需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 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但是, 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为此, 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发展起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现代农耕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 不仅有利于保水保土, 还具有省时省力等优势, 成为当前农业发展, 尤其是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本书结合当前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围绕保护性耕作的新技术、新模式展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技术、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控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
● |
正题名:保护性耕作技术
索取号:S34/7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28663
|
300628663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34/79]
|
在馆
|
|
2
|
628664
|
300628664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34/79]
|
在馆
|
|
3
|
628665
|
300628665
|
流通三库三楼/
[索取号:S34/79]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