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41nam 2200313 450
|
001
|
012023000114
|
005
|
20231206093629.3
|
010
|
|
@a978-7-5184-4297-3@b精装@dCNY128.00
|
100
|
|
@a20231127d2023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乳品加工新兴技术@Aru pin jia gong xin xing ji shu@f主编 (澳) 大卫迪塔·达努塔, (美) 皮吉·M. 汤姆索亚@d= Emerging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ies@fNivedita Datta, Peggy M. Tomasula@g主译胡刚, 黄锐@zeng
|
210
|
|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3.9
|
215
|
|
@a291页@c图@d27cm
|
225
|
2
|
@a现代食品科学技术著作丛书@Axian dai shi pin ke xue ji shu zhu zuo cong shu
|
320
|
|
@a有书目
|
330
|
|
@a本书共11章。第1章至第10章提供了可减少传统热加工过程对营养、产品感官和天然活性成分不利影响的新兴加工方法和新兴的非热处理方法。其中, 新兴热处理方法包括电阻加热、微波加热和射频加热。新兴的非热处理技术包括微滤、高静水压、微射流高压均质、脉冲电场、高功率超声、紫外线和脉冲光、二氧化碳处理、集中高强度电场以及提高乳、乳制品保质期和安全性的化学防腐剂替代物细菌素栅栏因子的应用等。第11章介绍了有机和传统乳制品在营养含量、健康、结构/功能声称方面的监管状况, 乳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及有机饲养和传统饲养、巴氏杀菌等引起的乳中活性物质的变化。
|
410
|
0
|
@12001 @a现代食品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
500
|
10
|
@aEmerging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ies@mChinese
|
606
|
0
|
@a乳制品@Aru zhi pin@x食品加工
|
690
|
|
@aTS252@v5
|
701
|
1
|
@a达努塔@Ada nu ta@g(Datta, Nivedita)@4主编
|
701
|
1
|
@a汤姆索亚@Atang mu suo ya@g(Tomasula, Peggy M.)@4主编
|
702
|
0
|
@a胡刚@Ahu gang@4主译
|
702
|
0
|
@a黄锐@Ahuang rui@4主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1206
|
905
|
|
@aCDNYKJZYXY@b300701713-4@dTS252@e91@f2
|
|
|
|
|
乳品加工新兴技术/主编 (澳) 大卫迪塔·达努塔, (美) 皮吉·M. 汤姆索亚= Emerging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ies/Nivedita Datta, Peggy M. Tomasula/主译胡刚, 黄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3.9 |
291页:图;27cm.-(现代食品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
|
|
ISBN 978-7-5184-4297-3(精装):CNY128.00 |
本书共11章。第1章至第10章提供了可减少传统热加工过程对营养、产品感官和天然活性成分不利影响的新兴加工方法和新兴的非热处理方法。其中, 新兴热处理方法包括电阻加热、微波加热和射频加热。新兴的非热处理技术包括微滤、高静水压、微射流高压均质、脉冲电场、高功率超声、紫外线和脉冲光、二氧化碳处理、集中高强度电场以及提高乳、乳制品保质期和安全性的化学防腐剂替代物细菌素栅栏因子的应用等。第11章介绍了有机和传统乳制品在营养含量、健康、结构/功能声称方面的监管状况, 乳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及有机饲养和传统饲养、巴氏杀菌等引起的乳中活性物质的变化。 |
● |
正题名:乳品加工新兴技术
索取号:TS252/9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01713
|
300701713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S252/91]
|
在馆
|
|
2
|
701714
|
300701714
|
流通五库四楼/
[索取号:TS252/91]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