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43nam 2200349 450
|
001
|
012023000679
|
005
|
20231212162615.96
|
010
|
|
@a978-7-108-06842-2@dCNY49.00
|
100
|
|
@a20200828d2020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f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丛林@Acong lin@e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f(澳) 唐·沃森著@g李景艳译
|
210
|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0.7
|
215
|
|
@a395页, [4] 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d23cm
|
225
|
2
|
@a新知文库@Axin zhi wen ku@v122
|
312
|
|
@a英文题名原文取自版权页
|
314
|
|
@a唐·沃森 (Don Watson),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公共演讲家。
|
320
|
|
@a有书目 (第383-390页)
|
330
|
|
@a本书作者走进澳大利亚内陆, 探秘那些或繁荣或衰落的丛林小镇, 佐以童年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经历和回忆, 带我们在澳大利亚的风景和人物中展开一场启示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旅程。正如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一样, 丛林也被视为澳大利亚人的精神之源。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 丛林不仅指长满桉树的自然环境, 还代表一种引以为傲的人文精神。丛林精神体现的是澳大利亚乡村的生活方式、乡村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丛林人与自然博弈, 像桉树一样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天生寡言少语, 甚至听天由命, 却足智多谋, 注重实效。
|
410
|
0
|
@12001 @a新知文库@v122
|
500
|
10
|
@aBush : travels in the heart of Australia@mChinese
|
517
|
1
|
@a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Aao da li ya nei lu wen ming zhi lv
|
606
|
0
|
@a文化史@Awen hua shi@y澳大利亚
|
606
|
0
|
@a世界史
|
690
|
|
@aK6@v5
|
690
|
|
@aK1@v4
|
701
|
1
|
@a沃森@Awo sen@g(Watson, Don)@4著
|
702
|
0
|
@a李景艳@Ali jing yan@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1018
|
905
|
|
@aCDNYKJZYXY@b300679284-6@dK1@e278@f3
|
|
|
|
|
丛林: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澳) 唐·沃森著/李景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7 |
395页, [4]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3cm.-(新知文库;122) |
|
|
ISBN 978-7-108-06842-2:CNY49.00 |
本书作者走进澳大利亚内陆, 探秘那些或繁荣或衰落的丛林小镇, 佐以童年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经历和回忆, 带我们在澳大利亚的风景和人物中展开一场启示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旅程。正如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一样, 丛林也被视为澳大利亚人的精神之源。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 丛林不仅指长满桉树的自然环境, 还代表一种引以为傲的人文精神。丛林精神体现的是澳大利亚乡村的生活方式、乡村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丛林人与自然博弈, 像桉树一样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天生寡言少语, 甚至听天由命, 却足智多谋, 注重实效。 |
● |
正题名:丛林
索取号:K1/27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9284
|
300679284
|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1/278]
|
在馆
|
|
2
|
679285
|
300679285
|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1/278]
|
在馆
|
|
3
|
679286
|
300679286
|
流通二库三楼/
[索取号:K1/27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