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65nam 2200325 450
|
001
|
012023000552
|
005
|
20230215091640.6
|
010
|
|
@a978-7-5046-9869-8@b精装@dCNY89.00
|
100
|
|
@a20230215d2023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k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乡村振兴@Axiang cun zhen xing@e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f人民论坛编
|
210
|
|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
|
215
|
|
@a275页@d25cm
|
225
|
2
|
@a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系列丛书@Azhong guo dao lu fa zhan xin li nian xi lie cong shu
|
314
|
|
@a本书编纂组成员: 彭国华, 杨轲, 魏爱云, 王慧, 韩冰曦等
|
320
|
|
@a有书目
|
330
|
|
@a本书讲述的是: 推进乡村振兴, 走好强国时代的协调发展之路。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 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契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是促进区域、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实现了“国富”和“部分先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共富”。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乡村振兴正在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十四五”时期, 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正是为了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 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
410
|
0
|
@12001 @a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系列丛书
|
517
|
1
|
@a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Azhong guo shi xian dai hua ·xie tiao fa zhan zhi lu
|
606
|
0
|
@a农村@Anong cun@x社会主义建设@y中国@j文集
|
690
|
|
@aF320@v5
|
701
|
0
|
@a彭国华@Apeng guo hua@4编纂
|
701
|
0
|
@a杨轲@Ayang ke@4编纂
|
701
|
0
|
@a魏爱云@Awei ai yun@4编纂
|
712
|
02
|
@a人民论坛@Aren min lun tan@4编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30215
|
905
|
|
@aCDNYKJZYXY@b300681019-21@dF320@e220@f3
|
|
|
|
|
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人民论坛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1 |
275页;25cm.-(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系列丛书) |
|
|
ISBN 978-7-5046-9869-8(精装):CNY89.00 |
本书讲述的是: 推进乡村振兴, 走好强国时代的协调发展之路。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 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契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是促进区域、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实现了“国富”和“部分先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共富”。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乡村振兴正在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十四五”时期, 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正是为了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 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
● |
正题名:乡村振兴
索取号:F320/22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81019
|
300681019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220]
|
在馆
|
|
2
|
681020
|
300681020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220]
|
在馆
|
|
3
|
681021
|
300681021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320/220]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