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08nam0 22003011 450
|
001
|
0122202742
|
005
|
20241022202742.0
|
010
|
|
@a978-7-5504-5480-4@dCNY78.00
|
100
|
|
@a20240320d2023 em y0chiy0121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510000
|
105
|
|
@aab a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川渝黔丹霞地貌研究@Achuan yu qian dan xia di mao yan jiu@f孙永兴, 罗成德, 王付军著
|
210
|
|
@a成都@c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3.12
|
215
|
|
@a191页@c彩图, 地图@d24cm
|
300
|
|
@a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资助项目 (四川红层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旅游资源HSE管理研究)
|
314
|
|
@a孙永兴, 1977年生, 男, 吉林永吉人, 西南石油大学工学博士, 后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学 (旅游地学) 等 ; 四川省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地质、中国力学、SPE、NACE等学会及协会会员.罗成德, 1930年生, 男, 四川乐山人, 乐山师范学院自然地理学教授, 主要从事地貌学研究, 晚年精力集中于丹霞地貌学研究;曾任全国丹霞地貌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付军, 1966年生, 男, 四川仁寿人, 乐山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丹霞地貌学研究。
|
320
|
|
@a有书目 (第185-189页)
|
330
|
|
@a本书分为上、下编两个部分。上编为概述, 主要介绍本区域红层盆地的演化, 区域内丹霞地貌的成因、类型、特色、区域分布和丰富多样的丹霞文化。下编为分述, 即分片区介绍以一个或数个主要丹霞地貌旅游景点为中心, 兼及周边的其他丹霞地貌旅游景点。
|
606
|
0
|
@a丹霞地貌@Adan xia di mao@x旅游资源开发@x研究@y西南地区
|
690
|
|
@aF592@v5
|
690
|
|
@aF592.77@v5
|
701
|
0
|
@a孙永兴,@Asun yong xing@f1977-@4著
|
701
|
0
|
@a罗成德,@Aluo cheng de@f1930-@4著
|
701
|
0
|
@a王付军,@Awang fu jun@f1966-@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40320
|
905
|
|
@aCKNYKJZYXY@b300708435-6@dF592@e288@f2
|
|
|
|
|
川渝黔丹霞地貌研究/孙永兴, 罗成德, 王付军著.-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12 |
191页:彩图, 地图;24cm |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资助项目 (四川红层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旅游资源HSE管理研究) |
|
ISBN 978-7-5504-5480-4:CNY78.00 |
本书分为上、下编两个部分。上编为概述, 主要介绍本区域红层盆地的演化, 区域内丹霞地貌的成因、类型、特色、区域分布和丰富多样的丹霞文化。下编为分述, 即分片区介绍以一个或数个主要丹霞地貌旅游景点为中心, 兼及周边的其他丹霞地貌旅游景点。 |
● |
正题名:川渝黔丹霞地貌研究
索取号:F592/28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08435
|
300708435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592/288]
|
在馆
|
|
2
|
708436
|
300708436
|
流通六库五楼/
[索取号:F592/288]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