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717nam 2200325 450
|
001
|
012021000347
|
005
|
20210809173941.4
|
010
|
|
@a978-7-5473-1804-1@b精装@dCNY83.00
|
100
|
|
@a20210809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310000
|
105
|
|
@ay a 001yy
|
106
|
|
@ar
|
200
|
1
|
@a为什么要有道德@Awei shi me yao you dao de@e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d= Why be moral@elearning from the neo-confucian Cheng brothers@f(美) 黄勇著@g崔雅琴译@zeng
|
210
|
|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1.6
|
215
|
|
@a10, 461页@d22cm
|
225
|
2
|
@a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Abi jiao zhe xue fan yi yu yan jiu cong shu
|
320
|
|
@a有书目 (第429-450页) 和索引
|
330
|
|
@a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之一, 全书从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的道德哲学中寻求当代伦理学构建的资源, 以比较哲学的方法研究了儒家伦理学中的“为什么要有道德”以及“德性是否可教以及如何教”的问题, 并从宋儒二程兄弟 (程颢、程颐) 的道德哲学的视角给出了回答。全书共分七章: 乐: 为什么要有道德? ; 德: 有德之人以自我为中心; 知: 意志软弱何以不可能; 爱: 在理论与反理论之间的伦理学; 礼: 政治之域亦有私人性; 理: 道德底形上学抑或道德的形上学? ; 经: 诠释学作为实践之学。
|
410
|
0
|
@12001 @a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510
|
1
|
@aWhy be moral@elearning from the neo-confucian Cheng brothers@zeng
|
517
|
1
|
@a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Aer cheng dao de zhe xue de dang dai qi shi
|
600
|
0
|
@a程颢,@Acheng hao@f1032-1085@x哲学思想@x研究
|
600
|
0
|
@a程颐,@Acheng yi@f1033-1107@x哲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哲学家@Azhe xue jia@x哲学思想@x研究@y中国@z北宋
|
690
|
|
@aB2@v5
|
701
|
0
|
@a黄勇@Ahuang yong@4著
|
702
|
0
|
@a崔雅琴@Acui ya qin@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10809
|
905
|
|
@aCDNYKJZYXY@b300625757-9@dB2@e341@f3
|
|
|
|
|
为什么要有道德: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 Why be moral:learning from the neo-confucian Cheng brothers/(美) 黄勇著/崔雅琴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6 |
10, 461页;22cm.-(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
|
ISBN 978-7-5473-1804-1(精装):CNY83.00 |
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之一, 全书从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的道德哲学中寻求当代伦理学构建的资源, 以比较哲学的方法研究了儒家伦理学中的“为什么要有道德”以及“德性是否可教以及如何教”的问题, 并从宋儒二程兄弟 (程颢、程颐) 的道德哲学的视角给出了回答。全书共分七章: 乐: 为什么要有道德? ; 德: 有德之人以自我为中心; 知: 意志软弱何以不可能; 爱: 在理论与反理论之间的伦理学; 礼: 政治之域亦有私人性; 理: 道德底形上学抑或道德的形上学? ; 经: 诠释学作为实践之学。 |
● |
正题名:为什么要有道德
索取号:B2/34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25757
|
300625757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341]
|
在馆
|
|
2
|
625758
|
300625758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341]
|
在馆
|
|
3
|
625759
|
300625759
|
流通八库五楼/
[索取号:B2/341]
|
在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