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028nam 2200337 450
|
001
|
012022000406
|
005
|
20220607160630.8
|
010
|
|
@a978-7-5598-1642-9@b精装@dCNY48.00
|
100
|
|
@a20190926d2019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450000
|
105
|
|
@acf z 000yy
|
106
|
|
@ar
|
200
|
1
|
@a看不见的倾听者@Akan bu jian de qing ting zhe@e抒情的亲密感之赫伯特、惠特曼、阿什伯利@f(美) 海伦·文德勒著@d= Invisible listeners@elyrical intimacy in Herbert, Whitman, and Ashbury@fHelen Vendler@g周星月, 王敖译@zeng
|
210
|
|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19.9
|
215
|
|
@a12, 206页, [2] 叶图版@c肖像@d20cm
|
225
|
2
|
@a文学纪念碑@Awen xue ji nian bei@v030
|
314
|
|
@a海伦·文德勒, 哈佛大学英文系·金斯利·波特校级教授。周星月,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比较文学博士, 研究英语和葡萄牙语现代诗歌与诗学。王敖, 诗人, 学者, 音乐人。耶鲁大学博士, 任教于威斯利安大学东亚学院。
|
330
|
|
@a本书选择的三位诗人都是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对象, 他们无论在时代文化背景还是语言风格上都有很大差异, 文德勒用“抒情的亲密感”把他们联系起来, 勾勒出一种独特批评视角下才会出现的诗歌谱系。赫伯特在诗中创造了一位听他倾诉的代表自我的理想的神圣, 惠特曼梦想的倾听者是生活在未来的时代的同性恋人, 阿什伯利则唤起了一位十六世纪的意大利画家, 其画作的赋形和变形能力让当代人难以企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 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倾听者 (朋友, 爱人, 同行的诗人) 对抒情诗的领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大诗人对人类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加乌托邦式的想象。
|
410
|
0
|
@12001 @a文学纪念碑@v030
|
500
|
10
|
@aInvisible listeners : lyrical intimacy in Herbert, Whitman, and Ashbury@mChinese
|
517
|
1
|
@a抒情的亲密感之赫伯特、惠特曼、阿什伯利@Ashu qing de qin mi gan zhi he bo te 、hui te man 、a shi bo li
|
606
|
0
|
@a诗歌研究@Ashi ge yan jiu@y英国
|
606
|
0
|
@a诗歌研究@Ashi ge yan jiu@y美国
|
690
|
|
@aI502@v5
|
690
|
|
@aI702@v5
|
701
|
1
|
@a文德勒@Awen de le@g(Vendler, Helen)@4著
|
702
|
0
|
@a周星月@Azhou xing yue@4译
|
702
|
0
|
@a王敖@Awang ao@4译
|
801
|
0
|
@aCN@bCDNYKJZYXY@c20220607
|
905
|
|
@aCDNYKJZYXY@b300659563-5@dI502@e50@f3
|
|
|
|